2 同地区开多店的逻辑是什么?
首先,这样的开店方式,为品牌增加了曝光率。
如果顾客逛街的时候经常看到这个品牌的门店,那么自然而然的就会觉的这个品牌应该很火。
当你每走几步,或者转过一条街的时候就看见一家星巴克的店,这样当你想要去找个地方坐坐的时候,星巴克就会浮现在你的脑海里,这就是持续的曝光带来的好处。
其次,从企业扩张的角度来看,这就叫做“侵略式” 覆盖扩张。
星巴克沿用至今的密集开店、区域深耕的策略,简单总结起来就是: 用大量门店 “侵略性” 地覆盖一个地区,当在一个地区站稳脚跟后,才考虑扩张至下一个地区或者辐射附近地区。
星巴克前总裁兼CEO霍华德·舒尔茨,几年前曾公开表示,在美国,他将密集开店当作公司起步的一种策略。同样的模式希望能复制到中国。
现在餐饮品牌化的战略逐渐成为主导,再加上投资规模的持续增长,于是很多餐饮品牌走的路线大多都是营销造势然后迅速开店,占领市场的模式。我们可以发现,像我们熟知的奈雪的茶、喜茶、瑞幸咖啡等知名品牌都是走的这个路线。
拿喜茶为例,它能够从一个小店成为如今排队现象的代名词,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优秀的产品,另一部分就是“侵略式”扩张。
不过,它与星巴克不同,星巴克更多的是以店面的形式扩张,而喜茶则是在互联网上疯狂扩张,提升了曝光率。
站在营销学的角度,侵略式扩张很像7次法则。何为7次法则?就比如你在追求一个女孩,你们第七次约会时的表白成功率最高。
餐厅也是同理,早上出门看到一家咖啡馆,下了地铁又看到同样品牌的咖啡馆,来到公司楼下还有这家咖啡,会在你心智中留下深刻印象,这就是侵略式覆盖开店的目的。
回归星巴克的开店逻辑。我们发现,深耕市场,更密集的门店,更优秀的选址比大范围广撒网要更加优秀。
通常我们去逛一些比较火热的地方的时候,很容易发现,星巴克会爆满没有座位。而在这种热门地区多开几家店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。
3 边际成本递减,对于商家来说很重要
随着产量的上升,单个产品的成本逐渐下降。现在在餐饮业中,但凡是连锁品牌,基本上都拥有中央厨房,自建供应链。
所以,随着附近可支持的门店数量越多、规模越大,工厂的固定费用率不断下降,盈利能力也就随之增强。
以星巴克为例,它的原材料主要由一些甜品、鲜奶组成,这些原料对于冷链要求很严格,所以物流的成本就会上涨。
而多个店面在同一地区,就会变相的减少仓储和物流的成本压力,让单个店面赚取更多的利润。
所以,对于连锁大品牌来讲,应当在一个城市多开店,深耕市场,占据主要市场节点,在人流密集地增加自己的影响力。
而不应当太早在全国开店,这样效果反而不太好。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餐饮品牌即便有实力在更多地方开店,却依然停留在某一区域发展的原因所在了。